2017-03-30 by Bike In

proimages/IN新聞/2017/03/0330_XMAX/X01.JPG
   
靠著豐富的配備與優勢的價格,YAMAHA X MAX 300在台發表短短一個月內,就創造了上千張的訂單,成為今年台灣人氣最旺的黃牌大型速克達。
   
儘管交車期尚有三個月左右的時間,但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這輛話題新車,台灣山葉特於日前舉辦MAX車系媒體試駕會,邀請國內二輪專業媒體來到台中麗寶賽車場,體驗X MAX 300的真實表現。
   

proimages/IN新聞/2017/03/0330_XMAX/X02.JPG
X MAX在台發表後短短一個月內,已創造破千張訂單的好成績。
     
    
來勢洶洶的全球戰略車
YAMAHA X MAX 300,是由YAMAHA印尼廠生產的通勤型大羊,由於外觀造型上相當前衛,各項配備與設計也都頗具話題,加上還有低成本生產的價格優勢,因此推出之後立刻在全球市場上引發關注。
    
這股X MAX風潮,在今年二月底開始席捲台灣,並為台灣山葉創造許多話題。即便交車期排在六月(第一波),仍舊創造破千張訂單,不管就行銷面向或實際銷售成績來看,X MAX 300的表現都相當令人驚艷。
   

   
proimages/IN新聞/2017/03/0330_XMAX/X03.JPG
前衛的造型與強調通勤機能的表現,讓X MAX 300備受關注。
     
proimages/IN新聞/2017/03/0330_XMAX/X04.JPG
由YAMAHA印尼廠生產的全球戰略車X MAX 300,背負著衝高YAMAHA銷售量的重要使命。
   
   

強調實用表現的機能性
外型前衛的YAMAHA X MAX 300,是為了滿足通勤需求而生的車款,也因為具有全球戰略車的身份,因此無論是機能配備或是性能配備部分,都有著不錯的表現。
   
在燈具部分,X MAX 300採用造型搶眼的LED頭燈,近燈時是四顆燈具同時開啟,遠燈則會開啟中央的第五個燈具。此外還配有LED尾燈組和指針混合液晶螢幕的多功能儀表。
   
機能配備部分,X MAX 300在龍頭下方設有兩個小型置物箱,可收納一般的隨身小物,並搭配12V DC充電座來滿足3C產品的充電需求。坐墊下的車廂空間則具有44.9公升的容量,可放入兩頂安全帽。
    
防盜效果更好的Smart Key功能,以及可調式風鏡、可調式把手、寬大舒適的分段式坐墊,則能提供給騎士更貼心的使用感受。
    
至於性能配備部分,X MAX 300的懸吊採用雙三角台加正立式前叉,以及雙槍後避震器的組合。制動則是前後碟加ABS防鎖死煞車系統的配置,另外還設有TCS循跡控制系統。
    
就帳面數據來看,X MAX 300的表現確實亮眼,放在同級距車款中相比,更具備有相當的優勢,也難怪能在短期內創造銷售佳績。而他所採用的各項機能與性能配備,是否會因優異的銷售成績,進而影響到其他競爭車廠,並成為通勤型大羊的新標準,是未來相當值得關注的要點。

    
   
proimages/IN新聞/2017/03/0330_XMAX/X05.JPG
近燈四顆燈具開啟,遠燈五顆燈開啟的設計,意外讓X MAX 300的造型更具喜感。
   
proimages/IN新聞/2017/03/0330_XMAX/X06.JPG
X MAX 300採用指針混合液晶式儀表,提供完善的行車資訊。
  
proimages/IN新聞/2017/03/0330_XMAX/X07.JPG
智慧型SMART KEY設計,除能提升防盜效果,對實用性也有相當的幫助。
   
proimages/IN新聞/2017/03/0330_XMAX/X08.JPG
龍頭下方兩側的置物箱相當實用,還設有12V DC充電座功能。
   
proimages/IN新聞/2017/03/0330_XMAX/X09.JPG
X MAX 300車廂空間有44.9公升的容量,原廠表示可放入兩頂安全帽。
   
proimages/IN新聞/2017/03/0330_XMAX/X10.JPG
X MAX 300使用前後碟設計,並配有ABS防鎖死煞車系統。
   
   
舒適、好騎、不夠熱血
在媒體試駕會的簡報中,YAMAHA台灣山葉提到,X MAX 300是針對追求運動性能與重視日常通勤機能的騎士所設計的車款,但在經過實際試駕之後,卻難以感受來自運動性能面向的魅力。
   
以我(小三)176公分的身高,跨坐上X MAX 300時,需要明顯的踮腳才能雙腳同時著地,雖然使用上並沒有太大的問題,但就市區通勤常遇到的走走停停狀況來看,這部分實在有點吃虧。但我們也知道,X MAX 300是考量到全球銷售的機種,座高不可能只為亞洲騎士設想,也必須滿足身形相對較高大的歐洲騎士的需求,因此這樣的座高設計,或許正是在不同使用地區之間所做的妥協。
     
進入賽道實際試駕,搭載Blue Core 292cc引擎的X MAX 300,低速表現動力頗佳,起步瞬間的力道和低中速域的流暢性,非常適用於車多擁擠的市區交通環境,加上靈活、銳利的的轉向性,以及相對較輕的179公斤車重,即便是駕駛經驗較少的新手騎士,也能快速掌握X MAX 300
的基本操控特性。
   
   
proimages/IN新聞/2017/03/0330_XMAX/X11.jpg
X MAX 300的低速反應頗佳,很適用於台灣擁擠的市區交通環境。
   
proimages/IN新聞/2017/03/0330_XMAX/X12.JPG
偏高的座高設計,對身型較小的騎士,以及走走停停的市區環境,會是騎乘時的隱憂。
   
proimages/IN新聞/2017/03/0330_XMAX/X13.JPG
X MAX 300的座椅空間相當寬敞,加上舒適取向的懸吊設定,有利於長時間的騎乘。
   
    
不過當我們開始加快騎乘節奏,並以激烈方式進攻賽道時,首先會感覺到X MAX 300的懸吊系統有些不堪負荷,無論是進彎前的重煞減速,或是複合型彎道所需的快速重心變化,乃至高速彎道時的車身穩定性,X MAX 300所呈現出來的懸吊反應,都是柔柔軟軟、搖搖晃晃的感覺,雖不致影響安全性(如果你真的很殺的話可能還是會),但還是大幅降低了彎道操控的樂趣,對期待透過X MAX 300來滿足駕馭快感的騎士而言,這實在不是個很有趣的特質。
    
至於眾人所關心的進階型性能配備-ABS防鎖死煞車系統、TCS循跡控制系統,前者的表現,就如同過往YAMAHA系列重機車款一樣穩定、出色,不過煞車手感略顯偏硬,但綜合表現還是頗具水準。
    
TCS循跡控制系統的部分,雖然我們分別以開啟和關閉的狀態,進行多圈激烈操駕,但事實上並未有太過明顯的差異感受。這樣的結果,或許是TCS先天的特性-「在騎士未察覺的情況下達到必要的協助」所致,但就測試本身來說,實在無法完全描述他的特別之處,因此未來如果有機會進行更完整的IN測試報告時,我們會尋找更精準的方式來為大家介紹。
     
整體而言,X MAX 300的運動性能並不突出,對於熱血派的騎士而言,實在有點太過溫和。但若將使用需求拉回通勤面向,並將舒適的乘坐空間與操控姿勢也一併列入考量,則能感受到相當愉快、舒適的駕駛感受。
   
   
proimages/IN新聞/2017/03/0330_XMAX/X14.JPG
雖然原廠強調X MAX 300兼具通勤與運動風格,但實際試駕並未能感受來自運動面的魅力。
   
proimages/IN新聞/2017/03/0330_XMAX/X15.JPG
無論是進彎前的重煞,或是高速狀態的補油加速,X MAX懸吊系統都呈現出軟軟、晃晃的特性。
  
proimages/IN新聞/2017/03/0330_XMAX/X16.JPG
靈活的轉向性是X MAX 300最大的動態特點,但穩定性和傾角表現都不足以負荷熱血騎士的需求。
   
   
黃牌大羊新局面
YAMAHA X MAX 300正式進軍台灣,首先帶來的自然是價格上的衝擊,以一台有豐富配備、亮眼外型的300cc大型速克達來說,216,000元的售價,確實很有吸引力,也能降低購車時的負擔。
   
如果這波銷售熱潮能持續延伸下去,未來台灣的交通環境也勢必會有大幅度的改變,包括黃牌大羊的使用者增加,重機路權相關議題更受重視,甚至是改變其他競爭品牌的訂價及車款設計思維,這些都是值得期待與關注的重點。
    
除此之外,著重於通勤表現,運動性能較不出色的車輛特質,也可能造成未來車款更趨分眾化的風潮,假設這些改變成真,相信能讓台灣重機市場更為成熟,並出現更多的新選擇。
    
這局面何時展開?就讓我們一同期待吧。
   
    
proimages/IN新聞/2017/03/0330_XMAX/X17.JPG
完全通勤取向的X MAX 300,是否真能滿足台灣騎士挑惕的胃口?
   
proimages/IN新聞/2017/03/0330_XMAX/X18.JPG
X MAX 300的豐富配備和優勢價格,是否能為台灣重機市場開展新局面?
    
   
延伸閱讀:
[IN測試] 快意舒適 - HONDA NSS 300
[IN測試] 機能滿載 - KYMCO G-Dink 300i
[IN測試] 全新思維 - Aeon 3D 350  
   
   
更多海內外二輪資訊及相關情報
請隨時關注Bike IN機車資訊網
EDA Chen 陳逸達 #11
莊政威 Cliff Chuang (小三)

 

 

 

Top